近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海外庆典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动仪式在英国牛津郡举行。该校区是北京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也是中国高等学府第一次以独资、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的形式走出国门开办的海外校区。记者注意到,“走出去”的不止是北大一家高校,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教育国际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走出国门、海外办学开始进入中国高校的议事日程。
北大在牛津建校区,要和英国名校竞争
北大英国校区位于牛津郡,占地面积约15英亩,合6万多平方米,由三栋主要建筑、一座塔楼、一个碧波如镜的小湖组成。
学生从哪儿招?根据规划,北大英国校区将主要招收来自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修读为期两年的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中第一年在英国牛津校区学习,第二年在中国深圳校区学习。课程设置包括学科通识教育、基本理论训练,并将融入大量中国元素。比如,学生可以到中国实地学习、体验中国经济发展与工商运作,近距离观察中国改革发展和实践。同时北大的中国学生也可以在英国校区学习。未来,校区还将招收英国和欧洲企业家,开设短期高层培训课程。
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国际顶尖的学生,还要有国际顶尖的教师团队。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介绍,汇丰商学院本身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教师和比例约为15%的国际学生,“我们同时也会招聘一些主要在牛津校区任教的教师,将来牛津和深圳两边的老师是可以相互交换的。”据之前的报道,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为聘请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流大学的著名学者来英国校区兼职授课或进行客座交流做好了准备。
北大英国校区将要面对众多英国学校的强力竞争。但“英国校区的设立,将使西方国家感到中国不再遥远。”海闻表示,该校区为西方国家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金融发展的契机。中国高校也可以在西方国家迎来更多学子,这对加强东西方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将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20年前,中国人向英国、美国等国家学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前身。两个甲子后,当年的‘京师大学堂’来到英国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创办了自己的校区。”海闻表示,如今中国到英国办学,实际上反映了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发展变化,这背后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崛起。
高校“走出去”,也是讲好故事新舞台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认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启动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这是传播中国精神的有益尝试。第二,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崭新舞台。第三,这是深化中英教育合作的重要机遇。
“斯坦福大学在北大有一个中心,哈佛大学在上海有一个中心,芝加哥大学也有一个北京的中心,纽约大学在上海、在阿布扎比都有校区。我们也希望在海外建立一些类似的中心。汇丰商学院的国际化早已经实行数年,我们也想进一步地拓展。”海闻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大学“走出去”正当其时。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直坚持国际化教育道路,从教学师资到课程设置等均与国际化接轨,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到北京大学学习、在两国多地实践是那些对中国发展感兴趣的国际学生的较好选择。”海闻说。
专家表示,中国高校在发达国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将对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等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发展问题与学术课题都具有全球性质,需要世界各国沟通参与、协商解决,既“请进来”也“走出去”,以促进交流、共同进步。
高校“出海”,还需注意这些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渐成趋势,高校“出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海闻认为,海外办学任重而道远,主要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和政府层面。对学校来说,如果照搬现有教学和管理体制就有可能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较早开展国际化教学、积累相关办学经验,有助于在“走出去”时比较顺利;对政府而言,境外留学生的认定、签证及学籍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研究和解决。
其次是人才方面。管理队伍和师资力量是中国高校“出海”的关键因素,因此,不仅要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也要适应国外的管理体制,做到让世界一流的学生愿意来读书、让世界一流的老师愿意来工作,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最后是资金方面。国外高校来华设立分校,如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均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中国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比较来看,中国高校“走出去”尤其是走入西方发达国家,当地政府不一定会有如此强度的支持。因此,如果采用独资经营、独立管理的境外办学模式,筹集资金是关键要素之一。
专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仍要保持理性态度。中国高校走出国门、设立海外校区,不能仅停留在“海外”概念上,为了“出海”而“出海”,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研究海外办学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本学科发展实际量力而行,真正在提升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促进中国内地大学更好办学、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上下功夫、做文章。
链接>>>走出国门办学,北大不是第一个
除了北大,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纷纷选择不同的形式“走出去”,到国外办学,招收并培养高水平人才,不完全统计有:
老挝苏州大学
成立时间:2011年7月投资创办:中国苏州大学
校址:老挝首都万象市首次招生:2012年(本科)
该大学参照中国高校标准和模式,举办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本科教育学制4年,研究生教育学制3年,同时开展中文及其他各类高级技能培训。面向老挝及中南半岛区域招收各类学生。该校通过和中国苏州大学联合培养的模式选拔、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并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中、老两国毕业文凭。
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海外校区
成立时间:2014年3月投资创办:同济大学等
校址:意大利佛罗伦萨
这是同济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也是中国大学在意大利的第一个海外校区。
该校区由同济大学、佛罗伦萨市政府、托斯卡纳大区政府及意大利环境部四方协议共建。先期以暑期课程、短学期、短期培训为主,逐渐开设海外学期、海外学年等学制。
清华全球创新学院
成立时间:2015年6月
投资创办: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
校址: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
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到美国办学。当年11月,启动首个双学位硕士项目,并面向全世界招生。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投资创办:厦门大学
校址:马来西亚吉隆坡市郊首次招生:2016年2月
该分校教育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分校的毕业生将获颁厦门大学学位,受中、马两国教育部的认可。生源主要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钱江晚报》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