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9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田娟)五年前就检查出心脏里面有一个“一元钱硬币”大小的房间隔缺损,担心要“开膛破肚”,刘婆婆硬是拖了五年。结果现在就算是静坐,都会出现气短胸闷的情况。
一周前,刘婆婆被家人带到同济医院做检查,发现她的病情由单纯房缺发展到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必须手术。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了解病人情况后,陪着刘婆婆进行了心脏B超检查,并向她保证:“我们不开胸就能解决你的心脏病。”
魏翔介绍,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房间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类似隔断房间之间的一面“墙”。完整的房间隔能够完全分隔左、右心房之间的血液,而房间隔缺损则是这面“墙”上存在“孔洞”,压力更高的左心房中的血液通过“墙”上的“孔洞”流入压力较低的右心房,导致右心压力负荷加重,以及与右心相连的肺循环压力升高。
“我们只要经过你的大腿根部插入一根小管子就能封住你心脏上的洞口。”魏翔的解释令刘婆婆将信将疑,最终同意做手术。手术是局部麻醉,魏翔和该科副主任医师胡敏医生一边与刘婆婆聊天,一边顺利地完成了手术,仅用了30分钟。术后第三天,刘婆婆就出院回家了。
胡敏说,很多心脏病患者对心脏疾病不了解,对手术谈虎色变。其实随着医学发展,部分先心病患者可以通过非开胸介入封堵方法进行治疗,在食道超声及放射线引导下将伞状的封堵器经导管送入心脏,封堵缺损。胡敏提醒,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要改变观点,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
【编辑: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