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回报的理财产品都是非法集资吗?多高才算高回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怎样分辨是不是非法集资?”硚口四新社区居民刘奶奶是家里的“大当家”,每天要操心的就是怎样让老两口的钱“生仔”,在汉水熙园法治文化广场听了讲座后还是有些疑问。
近日,我市律师针对近年来新出现的6种非法集资的新骗术,专门进行了“画像”和剖析,并为市民提供了破解招数。
骗术1:假冒民营银行之名义
主要特征:
(1)假借国家支持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之政策;
(2)谎称已经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3)或谎称正在申办相关经营牌照;
(4)虚发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难点:难以辨别
建议:相信支持大银行,不贪图小利
骗术2: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
主要方式:
(1)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例如存款、保险等);
(2)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难点:难以辨别
建议:购买正规理财产品,不要因为虚假理财产品利润高或利率高而进行购买
骗术3:虚假网站非法集资
主要特点:
(1)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
(2)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
(3)虚假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
(4)虚构股权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利润回报。
表现形式: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
应对方式:无确切信息,不轻易相信境外融资
骗术4:以“养老”的旗号非法集资
主要特点:
(1)受害群众主要是老年人;
(2)方式之一: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
(3)方式之二:以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进行投资;
(4)贴近生活实际,辨识度较低,容易受骗。
应对方法:参与正规的养老服务工程,不占小便宜,树立基本的养老常识,不轻信夸大的养老产品
骗术5: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
主要特点:
(1)主要对象是古物、古董爱好者;
(2)产品为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
(3)以巨大的升值空间作为诱饵;
(4)对象比较特殊,在无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容易被骗。
应对方法:如果是古董古物爱好者,建立基本的古物收藏常识与辨识技巧,不抱有“天上掉馅饼”之侥幸中彩心理
骗术6:互联网投资中介平台
主要特点:
(1)虚构投资项目;
(2)宣称储备金由银行管理;
(3)以高利息作为诱饵;
(4)为披露相关信息。
应对方法:投资正规的理财产品,当生活中出现高息产品时就提高警惕性,认真辨识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