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延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9日讯(记者张延 通讯员张曼丹)“趁着还能动,为社会做点事是应该的。”19日上午,在武昌区首义路街江零社区“美好食堂”里,71岁的熊山槐正在忙碌着安排一天的工作。
2014年熊山槐从企业工程师岗位退休后一直在江零社区生活,擦报箱、修电梯……热心快肠的他总是闲不住。2017年,江零社区准备和美好集团下属的慈善机构筹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的公益食堂,熊山槐被推荐为筹备组志愿者方的负责人,组织志愿者一起参加公益培训,了解食堂的理念、运作方式,向居民宣传。食堂是面向全体居民,重点针对服务65岁以上老人群体的公益性食堂,老人们享有10元三餐、送餐上门等优惠福利。
记者张延 摄
在筹建阶段,很多居民不理解,认为建食堂会导致油烟扰民。熊山槐多方协调配置了油烟净化器打消大家的疑虑,组织居民代表开会宣扬今后到参加志愿服务的好处:作为美好食堂的配套项目,社区还将引入“美好时间银行”,只要参加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可以折换成“积分”存入“银行”,今后可兑换小商品或是相应服务。居民们从不理解到支持,还有不少人主动参与志愿活动。
在食堂装修的3个多月里,熊山槐和志愿者轮班在施工现场值守。去年9月16日,他因喉部疾病住院手术,医生反复叮嘱他尽量少说话,他却把工作记录悄悄压在枕头下,背着家人悄悄通过电话安排工作。
记者张延 摄
去年10月18日,食堂开始运行,平均每餐都有80-90位老人用餐。熊山槐每天都要提前安排好第二天到食堂帮厨的人员、查看菜谱,登记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他总是干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服务中心综合部部长、志愿者江玉华说,熊山槐除了管理中心日常运营,还带着他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主动承担下了打扫厕所的活。
看到熊山槐比退休前还忙碌,老伴刚开始不太理解,也非常心疼,他却说:“志愿服务是一种责任,不能辜负社区和群众的托付。”目前,除了食堂帮厨队,中心还组建了治安巡逻、义务理发、爱心帮扶和家政服务4支队伍,共有68名活跃志愿者。从去年10月食堂开业至今年3月,68位志愿者服务时长达3117小时。
【编辑 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