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8日讯(实习生滑昂 记者欧阳春艳)“如果一本图书被循环使用5次,将为社会节省下重复印刷这5本书籍的自然资源。就像共享单车企业使用了新的玩法让自行车重新活跃在大街小巷一样,渔书的图书循环共享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玩法,它将重新调动起人们阅读纸质书的积极性。”日前,“渔书”创始人尚晓辉分享了自己的创意。
据介绍,从去年6月“渔书”网站上线到现在,平台已经积累了100多万注册用户,并且每月用户数量还在以1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平台总存书量也超过了400万册。
随着“渔书”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有部分网友开始质疑其免费接受书友捐赠但有偿进行售卖的模式,并称很多二手书的实际价值往往较新书更高,“渔书”从中牟取了巨大利益。对此尚晓辉称,“渔书”与现有的其它二手书交易平台有很大的不同,像网友所提到的一些价值连城的二手书往往是一些古旧珍贵书籍,而“渔书”平台上主要是一些较新的二手书。同时,因为有免费上门接收图书、对受捐赠的二手书进行统一翻新及消毒等服务,“渔书”也需要一定运营成本,这就决定了平台不可能对这些处理后的二手书进行免费赠送。
“真正爱书的人,是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去影响更多的人,现在更加可喜的是很多的企业也来响应我们。”尚晓辉介绍,在上海已经有很多企事业单位以团体的名义向他们捐赠图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渔书”将为这些团体建共享图书室。
【编辑李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