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街投入200万元打捞水葫芦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林敏)中共江夏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江夏区确定了“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的“三区战略”。把生态放在战略首位,已成为江夏人民对未来城市持续跨越发展的共识。
牢牢守住生态底线,锁定全区湖泊、山林、耕地等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协同推进“四水共治”。占湖点位整改和环汤逊湖排污口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三非”整治成果得到巩固。禁养区小规模畜禽养殖全面退养,湖泊渔业“三网”设施历史性退出,全区主要湖泊、河流水质保持稳定。
江夏区在生态保护上不遗余力,每一项环境改善的成果背后,是江夏区委、区政府坚定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的体现。
打击非法采砂:
一年拆除非法采砂机具202台
夜幕降临,黑暗的长江水面上,不时漂浮着微弱灯光。这时,游大勇就知道来活儿了。游大勇是江夏区水政监察大队打击非法采砂中队的队长,他要面对的,是幽灵般隐藏在夜色中漂荡在江上的非法采砂人员。
“长江江夏段全长32.06公里,从下游海口闸到上游与嘉鱼交界的6号标,巡查时只要看到有采砂船,百分百是非法,一定拿下。”2月4日,游大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去年10月19日中队成立,队里有28名执法队员,每天分3个班,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江上打击非法采砂。
“铁板洲区域是打击的重点。每当江水流过,沉积下来的砂就像‘软黄金’,吸引非法人员铤而走险。”游大勇介绍,铁板洲北边是汉南区管辖范围,洲南边是江夏辖区,只要有船在铁板洲附近采砂,就算逃到北边,他也照抓不误。“我才不管他南北,非法的东西一定拿下。”他说。
游大勇虽语气轻松,事实上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狡猾又贪婪的非法人员。一些人见采砂暴利,甚至调集江西、安徽等外地船只来采砂。
去年11月份的一天凌晨1时,游大勇当班,沿江巡查时,他发现一艘船正在非法采砂。执法船迅速向非法船只靠近,游大勇拿起喇叭喊让对方停船并停止采砂行为。这时,长江岸边采砂船方的人得到消息,立即派两艘小艇开到执法现场,阻拦执法船靠近采砂船只。
“两艘艇围着我们的船打转,甚至冲撞我们的船,不准我们碰他们。”游大勇回忆当晚情景,对方想让他们吃点苦头,但游大勇坚持让对方停止。最终在执法队员的威吓下,非法船只终于停下,执法队顺利上船,控制住船上5名人员,并拆除其采砂机具。
这样剑拔弩张的对峙经常在江上上演,有些非法人员为逃避执法,甚至会采取跳江逃跑和伤害自己的极端手段。执法队员们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情景,不仅要坚持执法,还需要同时保障非法人员的安全。
2017年,该中队共出动巡查艇613艘次,拆除采砂机具202台。
彻底拆除渔业三网:
让拦网养鱼带头人带头拆网
晚霞中的汤逊湖平静如镜。曾经围网密布的湖面,现在已不见一根竖杆、一处围网。今年58岁的张文是江夏区农委渔政船检岗监管理站站长,江夏全面拆除三网时,他几乎每天在区内各大湖泊间奔波。
日前,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汤逊湖畔的环湖路,见湖边竖立一警示牌写“湖里有桩,危险”。张文介绍,2016年10月,江夏区开始全面进行三网拆除工作,2017年春节前全部拆完。湖面上的拦网围网不见了,但残存在水下30多年的断桩网线还没清除完,盘根错节,如有人不慎落水,非常危险。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发展三网养鱼,即使用围网、拦网和网箱的集约方式养鱼,可提高养殖效率。三网沿用至近年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方式虽提高了养殖效率,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将湖泊承包出去进行渔业养殖,必会投肥投食泛滥,最终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2016年,江夏区开始全面拆除三网,收回承包权,回归人放天养,改善湖泊环境。“起初拆网时,我们每天嘴皮子都要磨破。”张文说,每天在汤逊湖、梁子湖、斧头湖等各个湖泊转,跟渔民讲道理,宣传政策。然而大家都互相观望,没一个愿意带头。
外汤逊湖拦网养鱼的共有7家渔场,大家都不愿先拆。其中,有个渔场规模最大,曾经刚兴起三网养鱼时,这家渔场的老板不仅把养鱼经验带到各街镇,还是区内有名的农民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
“让当年的带头人带头拆网,简直天方夜谭。”张文说,现在已80多岁的老爷子当时站在湖边说谁要敢让他拆网,他就跳下去。“我偏让他半个月内就带头把网拆了。”张文得意地说。
张文与老爷子相识30余年,熟知他的脾气,于是他邀请一家媒体,带到老爷子渔场采访三网拆除。镜头一对准,话筒一送上,就开始问老爷子准备何时拆完。老爷子面子架不住,对着镜头只好说当年听号召拦网养鱼,如今也会听政策拆网还湖,半个月内就拆完。
后来张文拿着这份影音资料去找老爷子,说您可是当着全区人民的面做了保证的。老爷子也说话算话,真的就带头把30多年的拦网给拆完了。
其他渔场老板见把老爷子家的万亩渔场的网都拆光了,于是大家知道这次是铁定要拆完,与其拖延,不如边拆边卖鱼,还能减少损失。就这样,江夏区的湖泊三网顺利拆除干净。全区涉及101个经营业主、22.86万亩的湖泊三网养殖彻底退出历史。
加强河湖管护:
畜禽养殖转型乡村旅游业
金水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江夏区境内的金水河处于金水河流域下游,入境口为法泗街新河口闸,至金口街汇入长江,全长45公里。日前,江夏区金口街道主任况伟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河湖长制中,金水河是江夏区保护河流的重中之重。金水河不好,会直接影响长江。”
嘉鱼县畈湖化工园地处江夏区金水河上游,与江夏区金口街接壤,目前已引进化工企业30余家,主要产品为涂料和油漆。园区污水处理厂虽于2014年上半年调试运行,但仍有部分废水排入江夏区南宁港中干渠和普渡河,经流入金水河后汇入长江,影响江夏区金水河流域水质和金口水厂取水口饮用水安全。对此,江夏区计划在上中下游至少设置三个监测点,实时测量水质变化。
曾经金水河沿线的不少村湾居民在离河岸不远处从事畜禽养殖,畜禽粪便直排入河,严重污染河流。现在,金水河流域两岸500米范围内的89户养殖户已全部完成退养,拆除面积30883.3平方米,处理种猪861头。
况伟介绍,劝退时,不少养殖户还是能够理解生态第一的大势,及时调整产业方向。一家河边的养殖大户,有数千平方米的鸡舍,他得知必须退养后,就在周边打听其他可行的产业。他听说河附近一家企业正在打造旅游小镇,于是他及时调整产业方向,主动与该企业合作,将从事多年的养殖业改为发展农村旅游业,借着“三项工程”的政策东风,再迎来新一轮长足发展。
况伟介绍,每年夏秋季节,金水河河面水葫芦泛滥成灾,严重污染金水河水环境。2017年金口街道投入200余万元,打捞水葫芦四次,持续一两个月。今年,金口还将开展水葫芦专项治理,着力遏制其泛滥之势,促进金水河水环境持续改善。
同时,今年还要对金水河两岸违章建筑彻底清除。重点对河内的房屋、鱼池及阻水建筑物进行清除,对金水河沿线进行综合整治。沿线村湾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管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