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4日讯(记者王大千)每年9、10月份,在企业界有着“金九银十”的说法,即企业面临着一年中最黄金的发展时期。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步入“金九银十”,省内多家上市公司扎堆购买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对此,不少投资人感叹:“上市公司仍是'现金牛’,闲钱充裕。”
9月1日,台基股份(300046)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分别在兴业银行襄阳分行和招商银行襄阳分行开立了理财产品专用结算账户,合计使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1.77亿元购买了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台基股份表示,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有投资风险,只保障本金,不保证收益。
就在台基股份发布公告的前一天,8月31日,楚天高速(600035)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投资公司使用6000万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汉口银行光谷分行“机构保收17069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楚天高速表示,该产品为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净收益率在扣除相关费用后达4.1%,产品期限60天。
8月29日,新洋丰(000902)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低风险保本型现金管理产品,有效期为12个月。
作为传媒行业龙头企业,长江传媒也用10亿元的闲置资金理财。8月24日,长江传媒(600757)公告称,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2亿元购买了“君柜宝一号2017年第147期收益凭证”,该产品为本金保障型。长江传媒还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累计使用10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金融机构短期理财产品。
面对省内上市公司扎堆用闲置资金理财,分析人士指出,使用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理财,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收益。例如,截至今年8月30日,新洋丰及子公司已累计滚动使用22.73亿元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均已到期赎回,累计获得理财收益1247.14万元;楚天高速旗下子公司投资公司于今年4月1日使用1亿元购买兴业银行“金雪球-优悦”开放式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目前已按期收回本金,及理财收益104.71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但若上市企业疏远主业过度依赖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行为并不可取。
而事实上,仅仅围绕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问题就出现了争论,一方面是认为资金的充分使用能为股东带来现实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大量闲置募集资金或企业自有资金购买低收益的理财产品这种行为,在部分股民看来是对资金的浪费。
对此,家住光谷的资深股民杨先生认为,资金巨额闲置,说明企业并没有讲资金充分投入到实体发展中去。而且,此前,美的集团还曾遭遇过“10亿元理财骗局”。所以,“上市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理财获得一丁点收益,在我看来真有些浪费。”
“短期内上市公司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但若上市企业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可取。”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罗德江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巨额投资理财的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过度投资理财或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以及疏远主业的倾向,这种投资行为肯定并不可取,也与当前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相悖,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责编:廖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