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计才对刚出生的孙女非常疼爱,准备周末为孙女办“满月酒” 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2日讯(记者章鸽) 1月31日,雪后初晴,积雪还未消融,寒气逼人。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村民高计才家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大红的喜字和对联,家中暖意融融。
原来,1个月前,高计才升级当了“爷爷”。2017年下半年,高计才家可谓喜事连连。“儿子娶妻添孙女,鱼塘去年收成不错,卖了1万多斤鱼,毛收入有20万,还了不少欠债。跟朋友合伙,300多平方米闲置的猪圈开始养猪……”曾患癌症负债二三十万元的高计才谈着家中的喜事,笑容满面。
去年终于把儿子的婚事办了
“看我一点也不像贫困户了吧,这场雪对我的鱼池虾塘也没影响。”老高穿着崭新的羽绒服,让记者跟他去二楼看小孙女。“以前你来,我从没请你上楼,是因为楼上破破烂烂的。这回儿子娶媳妇,我用卖小龙虾的钱好好给装修了一下。”
新家是高计才亲手装修的,二楼的两间房很精致,灯饰华丽,木地板,欧式沙发,书桌上放着电脑,新人的婚纱照挂在床头,温馨而时尚。房间里,空调的暖风轻轻地吹着,老高的小孙女安静地睡在小床里。
“前两年儿子谈了女朋友,因为家里没钱,一直不敢提结婚的事,去年总算把这件大事给办了。”老高跟记者算起了收成账:“小龙虾4月初那一批赶上了好行情,虽然后面两个月虾子死亡率有点高,但总体上还是赚了几万块钱。”老高得意地告诉记者,去年最大的收益还是靠养鱼。前年遭了水灾,鱼塘无收,老高没有气馁,依旧精心打理鱼塘,用野草、玉米饲料,把草鱼、鲢子鱼、胖头鱼喂得活蹦乱跳。去年12月前后,赶上鱼市好价格,1万多斤鱼卖了近20万元。
精准扶贫贷款好似及时雨
记者观察到,换了新衣、理了发的老高精神头十足。“身体怎么样?吃药还贵吗?”“负担少多了,现在吃药一个月没几个钱,还能报销一部分,我去年脱贫摘了穷帽子,主要还是靠政府。”老高一笔笔账算给记者听。“去年上半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蔡甸区水产局又免费给我送了1吨虾饲料,我这才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老高说,去年鱼池和虾塘一直在投入,9月眼看鱼饲料的钱没有着落,精准扶贫贷款好像那“及时雨”,恰好给他批了4万元,他当即买了饲料,年底卖鱼后也赚了一笔。
“只要用双手勤勤恳恳去做,日子就会过得越来越好!”高计才说。鱼池、虾塘的活计刚忙完,前两个月,他又和朋友合伙经营,他那300多平方米的猪舍里养满了肉猪,又肥又壮。对以后的日子,他信心满满。
“抓住产业才能牵住脱贫的‘牛鼻子’”。在老高的计划里,2018年要更认真钻研小龙虾养殖技术,带领乡亲们致富。“我年后要去区里找水产专家拜师学艺,彻底解决小龙虾养殖后期死亡率高的问题,这样才好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养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