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70年接续奋斗述写江夏最美篇章 他们在这里逐梦 也在这里圆梦

©原创 2019-09-29 11:40

70年,江夏经济迅猛发展。无论居住在城里,还是生活在农村,江夏人都在见证家园旧貌换新颜。楼更高了、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景也更美了……江夏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述说着城市的奋进与蝶变。碧水蓝天,美丽宜居,这座生态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江夏区连续10年荣登全省县域经济榜首,连续8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2018年完成招商引资总额608.5亿元,居新城区第一,如今江夏距“千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近年来,江夏区委、区政府提出“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生物医药以及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从上海通用到海康威视,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江夏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70年来,江夏不断创造发展奇迹,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时代洪流奔涌向前,让江夏活力迸发,大踏步跨向未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人们既在筑梦也在圆梦。7位江夏市民,带着7个10年,讲述他们亲历的江夏故事。

“形象大使”吴刚:

想留下来

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我是吴刚,今年20岁,是武昌理工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4月,我参加了江夏大学生志愿服务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活动有20所区内高校报名,200多名大学生积极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晋级总决赛。6月27日,总决赛在汉口学院举行,我现场发挥不错,有幸成为江夏大学生志愿服务形象大使。

从初赛、晋级赛再到总决赛,比赛内容主要是演讲和才艺展示。决赛中,“日行一善展风采”活动让我印象深刻。今年端午节期间,我来到纸坊周边的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给老人们送粽子并表演才艺。在和老人们的交谈中,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讲述了他的故事,老人身上至今还有战争留下的伤痕。老人的经历让我深感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7月10日下午,军运会倒计时100天江夏区誓师大会举行。我作为江夏市民代表宣读倡议书,呼吁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为呈现一届精彩难忘、卓越非凡的国际体育盛会加油喝彩!”当时,我有些紧张,但也充满强烈的使命感。

成为志愿服务形象大使后,我以身作则,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平时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以志愿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友爱。

初入大学时,我就去过江夏的中山舰、梁子湖等景区,感受到江夏秀美的风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江夏上学的两年,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在这里努力学习,看到江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交通也越发便利。我觉得江夏很年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江夏良好的发展势头,也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在租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留在江夏、留在武汉。我也在思考毕业之后准备做什么,想留在武汉工作或者创业,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链接

拥有21所高校 20余万大学生

资助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

江夏区有21所高校,20余万大学生,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财富。为留下大学生,江夏区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就好业、易创业。

近年来,江夏区在全市成立首家众创孵化服务联盟,设立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团,每年举办70次以上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无偿资助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在已筹集830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2019年江夏区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北大村官”霍计武:

乡村振兴战略

正迅速改变农村面貌

我是霍计武,今年36岁,是江夏区金水办事处武当村的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我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曾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我来自河北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农村曾经落后的生产方式激发了我想扎根农村、建设美好乡村的愿望。

2012年8月,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并被选聘为武当村主任助理。我刚来武当村做“村官”时,不知该如何融入村民开展工作,也有过迷茫。后来,我发自内心尊重周边每个人,帮村民们多做好事实事,得到村民的依赖和信任。

武当村是由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迁居形成的移民新村,这些新移民从前住在山上,靠种桔为生。因为对山区故乡的依恋,村民对新家有些不适应,过去本应热闹的传统佳节,村里却稍显冷清。

如今,村里正在悄然改变。这两三年,武当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为帮助村民们适应新生活,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金水办事处拿出好政策,投入更多资源,各类招商项目接连落地,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工作,生活也逐渐富足。

村里工作人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买米买油,帮外出务工的村民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村里的居住环境在迅速改善,村级图书馆和老年休闲活动中心也建了起来。整个村庄环境优雅,每家每户都有小院,楼房整齐划一,屋前屋后花木簇拥。

2017年5月,“市民下乡”第二批推荐村湾名单发布,武当村在列。武当村确立了以旅游产业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这点燃了村民的热情。超市老板顾金林看到了商机,扩大超市规模,丰富商品种类,以吸引前来游玩的市民,村民周茂军则开了一家米酒作坊,想让游客们也能尝尝祖传的米酒滋味……

乡村振兴需要保障民生需求,村民们也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2018年,武当村就实现了全部脱贫,村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战略让每位村民都受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就绝不能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

>链接

推进83个村实施“三乡工程”

江夏17929名贫困人口全部销号

江夏区统筹城乡促融合聚合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经过3年的持续攻坚,截至2018年,江夏区建档立卡的1792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转型,201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农业增加值116亿元,均增长3.5%。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整体推进83个试点村实施“三乡工程”,新增投资22亿元。文化旅游加快发展,江夏区把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科技新星”白娟:

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获得更多认可

我是白娟,今年40岁,是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2005年7月,我从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毕业,来到武汉华丽环保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科研人员,踏上了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的漫漫征程。

我们公司是一家业务面向全球,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淀粉基生物塑料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淀粉基生物材料领先企业,为全球众多优秀企业提供完善的生物塑料包装解决方案,以共同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6万吨生物塑料规模。

今年7月1日,华丽环保开始负责军运村内的垃圾分类和清运工作,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存放处理,并对接相关单位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助力绿色军运。

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从事新型环保塑料材料及制品研发工作。公司如今技术逐步成熟,但在早些年,我们加班加点做研发,结果不尽如人意。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只能反复实验,每天晚上忙到10点多,一个月都没有休息,巨大压力下,我们仍然坚持下来,最终顺利使生物降解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达到要求。

公司目前生产销售的20多种牌号的生物塑料,每一种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研发,数千次反复实验的结果。

在江夏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感觉江夏变得越来越漂亮,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周末会去湿地公园等地方放松心情,平时上下班经过汤逊湖,常常忍不住停车驻足欣赏秀美风光。我们公司的工作氛围特别好,江夏区组织部、科经局和科协等部门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不仅支持我们的科研项目,还帮我们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我们获得的各项荣誉也离不开区里相关部门支持,我能感受到江夏各级部门对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的重视。

生物塑料能节省石油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参与到保护家园的科技研发中,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链接

“创新强区”动能持续增强

成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区

江夏区“创新强区”动能持续增强,截至2018年,全区46家企业、68个新产品被列入武汉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1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2%。全年专利申请量2925件、专利授权量1969件,均居新城区第一,江夏区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

江夏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推进科技、经济、人才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邮差儿子”熊桂林:

30年来投递品类

越发丰富多元

我是熊桂林,今年快50岁了,是江夏区邮政局舒安支局的一名乡村邮递员。1990年,我成为了一名邮递员,负责投递报纸信件。我在工作中发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出门一趟很不容易。于是,我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项任务,无偿地帮村里的留守老人们“跑腿”,帮他们代购生活用品,帮办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

我手机里存着365个电话号码,其中有280多个来自留守老人。30年来,我跑遍了舒安街道每一个村落,也熟悉每一条偏隅村落的小路。我给留守老人提供帮助,不会额外收钱,收获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我还经常帮老人们修理电器,“有事就找熊桂林”成了村民们的一种习惯,也成了我的荣幸。

工作近30年,我能切身感受到村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刚工作时,村民们让我帮忙代购食品,多是白馒头、榨菜和豆制品,现在代购的都是鱼肉类,还有螃蟹、甲鱼等高档食材。

以前,我们投递的多是报纸、家信和汇款单,那时通讯不方便,村民用信件联络感情。如今,我们投递的物品种类非常丰富。特别是2010年以来,村民越来越习惯网络购物,抹布、餐巾纸、晒衣架都要在网上买,我们也经常投送家用电器。最多的一次,要送168个包裹给同一个村民,忙了5个小时才全部送完,包裹品类多样,如同搬家。

有些村民还在网上做起了生意,经常把莲子、稻米、藕带等农产品寄送出去,也会把土特产寄给在城镇里生活的亲戚,以前则是城里的亲戚给村里寄东西。

我们以前上班,骑个自行车就足够了,现在必须要骑摩托车,包裹多的时候,还要包一辆客车才拖得完。以前投递完毕,会人工盖章做个标记,现在无论是上班打卡还是投递物件,只需要点开手机上的邮政手持智能系统就能轻松完成。

2014年9月,江夏区邮政局舒安支局成立“熊桂林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更多同事加入到敬老助老的“爱心邮路”行列,与我结伴同行,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必将把工作做得更好。

>链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市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5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8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8元,增长9.5%。

江夏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改革、补短板、提品质,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推进“以工哺农、以北带南、以企扶村”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农产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优秀村医”涂光生:

告别缺医少药

基层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我是涂光生,今年69岁,是江夏区舒安街五里墩村的一名村医。1968年,我开始做学徒,1971年,正式当上“赤脚医生”,我已经在乡村卫生事业一线工作51年。

舒安街位于江夏区最南端,而五里墩村又是舒安街最偏远的行政村,紧邻鄂州的涂镇。村民要去街里看病已然不便,而五里墩村距离城关纸坊街有六七十公里。随着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只有户籍人口的十分之一。之前,这里有6名村医,后来逐渐减少,只剩下我。

村卫生室名为五里墩村卫生室,周边的塘口、南咀、何桥几个村卫生室很多年前就没有村医了,我这个卫生室实际上负责4个村,还要兼顾公共卫生服务。临近的张塘、祝庙等几个村的村民也喜欢到这里看病,说是信得过我。一年下来,我要接诊5000人次。忙的时候,一天就有28人次,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接诊这么多年,从刚开始缺医少药,有病没法治,到现在医疗设备和医药相对齐全,基层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如今,卫生室已有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中医设备,有显微镜等西医设备,中西医药品多达6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基本都有。区里医疗技能培训很多,我经常参加,医术也得到较大提升。

我之前在自家私房接诊,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卫生室,诊疗环境更好了。江夏区卫健部门还给卫生室配备办公用品和床位。今年5月,还给我配备了心电图机,免费给村民看心电图,至今已有100多人次使用,效果非常好,省去村民到城里看病来回奔波。

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我去塘口出诊,来回只能靠步行,需要2个多小时,刚回到卫生室,又得去别的村出诊,一个上午只能看两三个病人。如今,路都修得很好,我买了辆电动代步车,既方便出诊,还能把腿脚不便的病人送到家。

最近这几年,从新农合到全民医保,医疗保障力度在逐年增大,村民生了大病,经济压力有明显减轻。

>链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社保登记实现人口全覆盖

江夏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8年用于民生保障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增长26.8%。新增就业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38人。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保登记实现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11.5万人,社会保险扩面2.4万人次。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共同体建设,江夏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儿童医院)、湖泗卫生院等一批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区医疗服务条件不断改善。

“非遗传人”朱汉生:

让昔日失落的汉派文艺

重回舞台

我是朱汉生,今年78岁,是江夏金口街的一名非遗传承人。2007年,我在金口组建一支文艺队,表演金口和汉派传统文化节目,想让曾经失落的汉派技艺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文艺队成立后,我就积极投入文化节目的挖掘和编排,重点彩排研究金口的民间民俗“采莲船”,这个项目成功申报武汉市非遗,我也成为武汉“采莲船”传承人。在“采莲船”之外,我又开始研究已失传的“草把龙”。

我凭着记忆,开始一次次试验,在自家院子里试着扎草把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复原了心中的草把龙。我对草把龙进行创新和改进,对表演内容进行编排,融入更多时代元素。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在武汉市“中国农民丰收节”表演节目,也在抓紧时间排练节目。

文艺队刚成立时,我们既没有场地,也没有资金,服装只能到处放。破锣破鼓也将就着用,演出服是用旧被单裁剪后手工制作。如今,我们都是直接置办新服装,演出道具都是全新的,江夏区文化局还专门给我们配备了音响和灯光。

出现如此显著的变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不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还会适当进行补贴。我们现在场地有200多平米,就在金口文化站里面,可以直接排练。在文化惠民、非遗进校园、送戏下乡及传统节假日表演中,我们也会经常受邀参与,队员们备受鼓舞。各类演出也有了利润,我不用再为团队运转犯愁。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传承“汉派文艺”中来,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精神面貌也在改善。以前做一条龙一个人得用半年时间,现在大伙儿都参与,一两个星期就能做出来。

2015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的团队正式成为“武汉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唱下去跳下去,向世界展现我们汉派民间文化。

>链接

深挖文化精髓 谋划文化战略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2018年,江夏区承办全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30余场次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区域性文化旅游活动。深挖江夏文化精髓,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成功举办“文化名区”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创新与传承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江夏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名区为目标,重塑楚天首县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南部生态新城文旅软实力,奋力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江夏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转化力度,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增长新动能。

“老党员”舒服民:

捐14万元助81名贫困生

圆梦大学

我是舒服民,今年89岁,曾任原武昌县(现江夏区)政协主席,1990年正式退休。我是个老党员,今年已有68年党龄。我曾经历过苦难,深深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要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是要为孩子做样子,二是要报党恩。9年来,我捐出14万元,帮助江夏区81名贫困高中生圆梦大学。

解放前,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吃尽了苦头。因江水泛滥,我们到汉口谋生,在码头搬运煤炭,吃的是餐馆客人吃剩的饭菜,卖苦力挣的金圆券瞬间就不值钱。只得再回农村找活路,白天都是给别人打工,早晚才有时间在自家田里干活。即使没日没夜地劳作,也仍然吃不饱穿不暖。地主收田租,我们要拿出最好的谷子上交,还经常被无故撵走,重新找地方谋生。

那时,人们不是病死就是饿死,我父亲只活了45岁,就积劳成疾去世,母亲也只活了39岁。在黑暗的岁月生活20年,我的人生开始发生重大转折。解放后,我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于1951年入党,后来历任原武昌县水利局局长、武昌县政府副县长、武昌县政协主席,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一名国家干部。

1990年2月,我正式退休,但我始终心系江夏经济社会民生,又在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方面发挥余热,用自身行动践行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直到后来生病,才没有再工作,但我仍想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唯有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再捐出去。

70年来,我能切身感受到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解放初,民众就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没有饭吃,国家会救济。社会治安特别好,真的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虽然当时物资偏紧,但生活确实逐渐好起来,不用再交壮丁费、保甲经费,老百姓也更有盼头,干劲十足。1982年以后,物资紧缺的局面就开始明显缓解,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

如今,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变市民、穷人变富人、短寿变长寿,农村环境也日益改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舒适。

>链接

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

确保“五切实五做到”

9月16日,江夏区启动主题教育。紧扣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江夏实际,对准目标、积极推进,确保“五切实五做到”。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武装,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二是切实锤炼党性修养,做到思想政治受洗礼。三是切实发扬斗争精神,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四是切实提升宗旨意识,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五是切实涵养政治生态,做到清正廉洁作表率。

策划:江夏区委宣传部

文字:欧阳崧 林敏 张奔设 王夫之 刘龙腾 罗梦华

图片:胡冬冬

【编辑  张操】

70年,江夏经济迅猛发展。无论居住在城里,还是生活在农村,江夏人都在见证家园旧貌换新颜。楼更高了、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景也更美了……江夏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述说着城市的奋进与蝶变。碧水蓝天,美丽宜居,这座生态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江夏区连续10年荣登全省县域经济榜首,连续8年荣获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2018年完成招商引资总额608.5亿元,居新城区第一,如今江夏距“千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近年来,江夏区委、区政府提出“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生物医药以及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从上海通用到海康威视,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江夏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70年来,江夏不断创造发展奇迹,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时代洪流奔涌向前,让江夏活力迸发,大踏步跨向未来。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人们既在筑梦也在圆梦。7位江夏市民,带着7个10年,讲述他们亲历的江夏故事。

“形象大使”吴刚:

想留下来

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我是吴刚,今年20岁,是武昌理工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4月,我参加了江夏大学生志愿服务形象大使选拔大赛。活动有20所区内高校报名,200多名大学生积极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晋级总决赛。6月27日,总决赛在汉口学院举行,我现场发挥不错,有幸成为江夏大学生志愿服务形象大使。

从初赛、晋级赛再到总决赛,比赛内容主要是演讲和才艺展示。决赛中,“日行一善展风采”活动让我印象深刻。今年端午节期间,我来到纸坊周边的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给老人们送粽子并表演才艺。在和老人们的交谈中,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讲述了他的故事,老人身上至今还有战争留下的伤痕。老人的经历让我深感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7月10日下午,军运会倒计时100天江夏区誓师大会举行。我作为江夏市民代表宣读倡议书,呼吁大家“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为呈现一届精彩难忘、卓越非凡的国际体育盛会加油喝彩!”当时,我有些紧张,但也充满强烈的使命感。

成为志愿服务形象大使后,我以身作则,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平时生活中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以志愿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友爱。

初入大学时,我就去过江夏的中山舰、梁子湖等景区,感受到江夏秀美的风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江夏上学的两年,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在这里努力学习,看到江夏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交通也越发便利。我觉得江夏很年轻,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江夏良好的发展势头,也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在租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留在江夏、留在武汉。我也在思考毕业之后准备做什么,想留在武汉工作或者创业,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链接

拥有21所高校 20余万大学生

资助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

江夏区有21所高校,20余万大学生,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财富。为留下大学生,江夏区通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就好业、易创业。

近年来,江夏区在全市成立首家众创孵化服务联盟,设立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团,每年举办70次以上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无偿资助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在已筹集830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2019年江夏区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北大村官”霍计武:

乡村振兴战略

正迅速改变农村面貌

我是霍计武,今年36岁,是江夏区金水办事处武当村的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我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曾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研发人员。我来自河北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农村曾经落后的生产方式激发了我想扎根农村、建设美好乡村的愿望。

2012年8月,我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并被选聘为武当村主任助理。我刚来武当村做“村官”时,不知该如何融入村民开展工作,也有过迷茫。后来,我发自内心尊重周边每个人,帮村民们多做好事实事,得到村民的依赖和信任。

武当村是由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迁居形成的移民新村,这些新移民从前住在山上,靠种桔为生。因为对山区故乡的依恋,村民对新家有些不适应,过去本应热闹的传统佳节,村里却稍显冷清。

如今,村里正在悄然改变。这两三年,武当村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为帮助村民们适应新生活,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金水办事处拿出好政策,投入更多资源,各类招商项目接连落地,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工作,生活也逐渐富足。

村里工作人员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买米买油,帮外出务工的村民照顾孩子、辅导作业,村里的居住环境在迅速改善,村级图书馆和老年休闲活动中心也建了起来。整个村庄环境优雅,每家每户都有小院,楼房整齐划一,屋前屋后花木簇拥。

2017年5月,“市民下乡”第二批推荐村湾名单发布,武当村在列。武当村确立了以旅游产业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这点燃了村民的热情。超市老板顾金林看到了商机,扩大超市规模,丰富商品种类,以吸引前来游玩的市民,村民周茂军则开了一家米酒作坊,想让游客们也能尝尝祖传的米酒滋味……

乡村振兴需要保障民生需求,村民们也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2018年,武当村就实现了全部脱贫,村民的生活也必将越来越好。乡村振兴战略让每位村民都受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就绝不能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

>链接

推进83个村实施“三乡工程”

江夏17929名贫困人口全部销号

江夏区统筹城乡促融合聚合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经过3年的持续攻坚,截至2018年,江夏区建档立卡的1792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4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转型,201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农业增加值116亿元,均增长3.5%。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整体推进83个试点村实施“三乡工程”,新增投资22亿元。文化旅游加快发展,江夏区把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

“科技新星”白娟:

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获得更多认可

我是白娟,今年40岁,是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2005年7月,我从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毕业,来到武汉华丽环保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科研人员,踏上了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的漫漫征程。

我们公司是一家业务面向全球,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淀粉基生物塑料的高科技环保企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大淀粉基生物材料领先企业,为全球众多优秀企业提供完善的生物塑料包装解决方案,以共同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6万吨生物塑料规模。

今年7月1日,华丽环保开始负责军运村内的垃圾分类和清运工作,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分类存放处理,并对接相关单位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助力绿色军运。

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从事新型环保塑料材料及制品研发工作。公司如今技术逐步成熟,但在早些年,我们加班加点做研发,结果不尽如人意。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只能反复实验,每天晚上忙到10点多,一个月都没有休息,巨大压力下,我们仍然坚持下来,最终顺利使生物降解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达到要求。

公司目前生产销售的20多种牌号的生物塑料,每一种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研发,数千次反复实验的结果。

在江夏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感觉江夏变得越来越漂亮,环境也越来越好。我周末会去湿地公园等地方放松心情,平时上下班经过汤逊湖,常常忍不住停车驻足欣赏秀美风光。我们公司的工作氛围特别好,江夏区组织部、科经局和科协等部门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不仅支持我们的科研项目,还帮我们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我们获得的各项荣誉也离不开区里相关部门支持,我能感受到江夏各级部门对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的重视。

生物塑料能节省石油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参与到保护家园的科技研发中,为守护碧水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链接

“创新强区”动能持续增强

成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区

江夏区“创新强区”动能持续增强,截至2018年,全区46家企业、68个新产品被列入武汉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15个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2%。全年专利申请量2925件、专利授权量1969件,均居新城区第一,江夏区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

江夏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推进科技、经济、人才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邮差儿子”熊桂林:

30年来投递品类

越发丰富多元

我是熊桂林,今年快50岁了,是江夏区邮政局舒安支局的一名乡村邮递员。1990年,我成为了一名邮递员,负责投递报纸信件。我在工作中发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出门一趟很不容易。于是,我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项任务,无偿地帮村里的留守老人们“跑腿”,帮他们代购生活用品,帮办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

我手机里存着365个电话号码,其中有280多个来自留守老人。30年来,我跑遍了舒安街道每一个村落,也熟悉每一条偏隅村落的小路。我给留守老人提供帮助,不会额外收钱,收获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我还经常帮老人们修理电器,“有事就找熊桂林”成了村民们的一种习惯,也成了我的荣幸。

工作近30年,我能切身感受到村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刚工作时,村民们让我帮忙代购食品,多是白馒头、榨菜和豆制品,现在代购的都是鱼肉类,还有螃蟹、甲鱼等高档食材。

以前,我们投递的多是报纸、家信和汇款单,那时通讯不方便,村民用信件联络感情。如今,我们投递的物品种类非常丰富。特别是2010年以来,村民越来越习惯网络购物,抹布、餐巾纸、晒衣架都要在网上买,我们也经常投送家用电器。最多的一次,要送168个包裹给同一个村民,忙了5个小时才全部送完,包裹品类多样,如同搬家。

有些村民还在网上做起了生意,经常把莲子、稻米、藕带等农产品寄送出去,也会把土特产寄给在城镇里生活的亲戚,以前则是城里的亲戚给村里寄东西。

我们以前上班,骑个自行车就足够了,现在必须要骑摩托车,包裹多的时候,还要包一辆客车才拖得完。以前投递完毕,会人工盖章做个标记,现在无论是上班打卡还是投递物件,只需要点开手机上的邮政手持智能系统就能轻松完成。

2014年9月,江夏区邮政局舒安支局成立“熊桂林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更多同事加入到敬老助老的“爱心邮路”行列,与我结伴同行,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必将把工作做得更好。

>链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市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5亿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8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38元,增长9.5%。

江夏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改革、补短板、提品质,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推进“以工哺农、以北带南、以企扶村”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畅通农产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优秀村医”涂光生:

告别缺医少药

基层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我是涂光生,今年69岁,是江夏区舒安街五里墩村的一名村医。1968年,我开始做学徒,1971年,正式当上“赤脚医生”,我已经在乡村卫生事业一线工作51年。

舒安街位于江夏区最南端,而五里墩村又是舒安街最偏远的行政村,紧邻鄂州的涂镇。村民要去街里看病已然不便,而五里墩村距离城关纸坊街有六七十公里。随着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只有户籍人口的十分之一。之前,这里有6名村医,后来逐渐减少,只剩下我。

村卫生室名为五里墩村卫生室,周边的塘口、南咀、何桥几个村卫生室很多年前就没有村医了,我这个卫生室实际上负责4个村,还要兼顾公共卫生服务。临近的张塘、祝庙等几个村的村民也喜欢到这里看病,说是信得过我。一年下来,我要接诊5000人次。忙的时候,一天就有28人次,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接诊这么多年,从刚开始缺医少药,有病没法治,到现在医疗设备和医药相对齐全,基层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如今,卫生室已有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中医设备,有显微镜等西医设备,中西医药品多达6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基本都有。区里医疗技能培训很多,我经常参加,医术也得到较大提升。

我之前在自家私房接诊,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卫生室,诊疗环境更好了。江夏区卫健部门还给卫生室配备办公用品和床位。今年5月,还给我配备了心电图机,免费给村民看心电图,至今已有100多人次使用,效果非常好,省去村民到城里看病来回奔波。

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我去塘口出诊,来回只能靠步行,需要2个多小时,刚回到卫生室,又得去别的村出诊,一个上午只能看两三个病人。如今,路都修得很好,我买了辆电动代步车,既方便出诊,还能把腿脚不便的病人送到家。

最近这几年,从新农合到全民医保,医疗保障力度在逐年增大,村民生了大病,经济压力有明显减轻。

>链接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

社保登记实现人口全覆盖

江夏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8年用于民生保障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增长26.8%。新增就业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38人。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保登记实现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续保11.5万人,社会保险扩面2.4万人次。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共同体建设,江夏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儿童医院)、湖泗卫生院等一批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区医疗服务条件不断改善。

“非遗传人”朱汉生:

让昔日失落的汉派文艺

重回舞台

我是朱汉生,今年78岁,是江夏金口街的一名非遗传承人。2007年,我在金口组建一支文艺队,表演金口和汉派传统文化节目,想让曾经失落的汉派技艺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文艺队成立后,我就积极投入文化节目的挖掘和编排,重点彩排研究金口的民间民俗“采莲船”,这个项目成功申报武汉市非遗,我也成为武汉“采莲船”传承人。在“采莲船”之外,我又开始研究已失传的“草把龙”。

我凭着记忆,开始一次次试验,在自家院子里试着扎草把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复原了心中的草把龙。我对草把龙进行创新和改进,对表演内容进行编排,融入更多时代元素。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在武汉市“中国农民丰收节”表演节目,也在抓紧时间排练节目。

文艺队刚成立时,我们既没有场地,也没有资金,服装只能到处放。破锣破鼓也将就着用,演出服是用旧被单裁剪后手工制作。如今,我们都是直接置办新服装,演出道具都是全新的,江夏区文化局还专门给我们配备了音响和灯光。

出现如此显著的变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不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还会适当进行补贴。我们现在场地有200多平米,就在金口文化站里面,可以直接排练。在文化惠民、非遗进校园、送戏下乡及传统节假日表演中,我们也会经常受邀参与,队员们备受鼓舞。各类演出也有了利润,我不用再为团队运转犯愁。

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传承“汉派文艺”中来,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精神面貌也在改善。以前做一条龙一个人得用半年时间,现在大伙儿都参与,一两个星期就能做出来。

2015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的团队正式成为“武汉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唱下去跳下去,向世界展现我们汉派民间文化。

>链接

深挖文化精髓 谋划文化战略

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2018年,江夏区承办全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等30余场次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区域性文化旅游活动。深挖江夏文化精髓,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成功举办“文化名区”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创新与传承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江夏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名区为目标,重塑楚天首县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南部生态新城文旅软实力,奋力推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江夏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转化力度,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增长新动能。

“老党员”舒服民:

捐14万元助81名贫困生

圆梦大学

我是舒服民,今年89岁,曾任原武昌县(现江夏区)政协主席,1990年正式退休。我是个老党员,今年已有68年党龄。我曾经历过苦难,深深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要尽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是要为孩子做样子,二是要报党恩。9年来,我捐出14万元,帮助江夏区81名贫困高中生圆梦大学。

解放前,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吃尽了苦头。因江水泛滥,我们到汉口谋生,在码头搬运煤炭,吃的是餐馆客人吃剩的饭菜,卖苦力挣的金圆券瞬间就不值钱。只得再回农村找活路,白天都是给别人打工,早晚才有时间在自家田里干活。即使没日没夜地劳作,也仍然吃不饱穿不暖。地主收田租,我们要拿出最好的谷子上交,还经常被无故撵走,重新找地方谋生。

那时,人们不是病死就是饿死,我父亲只活了45岁,就积劳成疾去世,母亲也只活了39岁。在黑暗的岁月生活20年,我的人生开始发生重大转折。解放后,我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于1951年入党,后来历任原武昌县水利局局长、武昌县政府副县长、武昌县政协主席,从一个“放牛娃”变成一名国家干部。

1990年2月,我正式退休,但我始终心系江夏经济社会民生,又在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方面发挥余热,用自身行动践行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直到后来生病,才没有再工作,但我仍想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唯有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再捐出去。

70年来,我能切身感受到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解放初,民众就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没有饭吃,国家会救济。社会治安特别好,真的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虽然当时物资偏紧,但生活确实逐渐好起来,不用再交壮丁费、保甲经费,老百姓也更有盼头,干劲十足。1982年以后,物资紧缺的局面就开始明显缓解,生活条件也日益改善。

如今,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变市民、穷人变富人、短寿变长寿,农村环境也日益改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舒适。

>链接

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

确保“五切实五做到”

9月16日,江夏区启动主题教育。紧扣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江夏实际,对准目标、积极推进,确保“五切实五做到”。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武装,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二是切实锤炼党性修养,做到思想政治受洗礼。三是切实发扬斗争精神,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四是切实提升宗旨意识,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五是切实涵养政治生态,做到清正廉洁作表率。

策划:江夏区委宣传部

文字:欧阳崧 林敏 张奔设 王夫之 刘龙腾 罗梦华

图片:胡冬冬

【编辑  张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