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 王 彬
质疑和批评,当然可以有,但必须是基于剧情的正当争论,不能无所顾忌地瞎扯,更不能践踏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
最近由孙俪、陈晓、何润东、俞灏明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热播,剧中俞灏明饰演反面角色。9月19日,俞灏明不满网友恶意评论,在网上晒出网友过激的言论,并发文:“我愿意接受所有声音,但是我看不惯这些丑陋的心!有种站出来继续喷!我只会更好地打你们脸!”
我最近也在追这部剧,二三十集看下来,可以说还算“清流”,从剧中除了感受到清末时代的暗流涌动和女主跌宕起伏的传奇命运外,再就是对俞灏明演的反派角色“杜明礼”印象最深刻了,最起码与过去相比,俞的进步是明显的,演技有向“实力派”转型的趋势。
透过电视屏幕,还能模糊地看到俞灏明当年烧伤的痕迹,他现在还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并选择了反派人物,还配上了进步的演技。这本身就有一种凤凰涅槃之感,产生敬佩之情是很自然的。
可总有人漠视最基本的人性情感,甚至还将其异化得不像样。动不动就恶意中伤,人身攻击;逻辑混乱,思维奇葩;语言恶毒,“愚蠢”和“可耻”的标签已不足以形容,这实际上就是放纵自己的阴暗在现实中肆意涌动。
当然,观众们对电视剧里面的“反派人物”有不好情绪,这很正常,毕竟如此也说明演得好,观众投入深。但这不好的情绪得有个界限,借着剧中人物去发挥,践踏演员本人,最恶心的是还扯到人家过去的伤疤,进行逾越人格和尊严的谩骂。这不仅挑战了社会公序良俗和法理,也触碰了人性的底线,撕裂了自己的良知。
这样的行为,我们给其扣上“网络暴力”的帽子,其实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这暴力也同样存在。比如《还珠格格》里面的容嬷嬷,其扮演者李明启当年上街还被人扔鸡蛋,其后代也被嫌弃。现在,互联网成了聚光灯,人性丑恶的一面又现出原形。乔任梁去世,好朋友赵丽颖因为没发朋友圈被人身攻击,《我的前半生》中饰演小三的吴越,微博也被谩骂攻陷,被迫关闭。对于过去与现在的这些过激言论,我只想说,别将你意淫的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明明白白地把它们分开,即使分不开,也别越过红线。
总有一些人认为,演员或者说明星,吃的就是面向公众这碗饭,而且还赚那么多钱,一些不和谐声音也是他们应承受的。这就是典型坏逻辑。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其所应该承受的只能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规范,别无其他,毕竟谁也不欠谁的。至于质疑和批评,当然可以有,但必须是基于剧情的正当争论,不能无所顾忌地瞎扯,更不能践踏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
还是要给那些发表过激言论的网友提醒一句,别自以为是地觉得在网上过过嘴瘾,无关痛痒。有时候直接感受并不是真实感受,发泄了莫名其妙的情绪,现在是痛快了,将来总会有不痛快的时候。因为真实感受总会有意识到的那一天,到时,痛苦只会留给自己。
所以,别让心里的阴暗在现实中肆意涌动,收起卑劣的狂妄,别让这份阴暗成为社会挥散不去的阴霾,害人、害己、害社会的力度叠加到一起,恶心的就是人心和人性,腐蚀着理性和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也拉低了我们整体公民素质。
末了,还得给俞灏明点个赞,其直面网络暴力的回应,有理、有据、有节,凸显了强大的内心。不过,应对网络暴力,不能仅靠当事人的抗争与维权。教育、道德约束和法律等手段都得跟上,净化微博评论、弹幕等平台,进而逼仄这种阴暗在现实中的涌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