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郑风田
治理“村霸”问题,必须要由过去偏重于经济发展的乡村治理,转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并重,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改革,破除宗族恶势力,革新乡村风俗和观念,彻底铲除滋生“村霸”的土壤。
治理“村霸”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建,选好用好带头人。“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对一个村庄而言,干好干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里的党组织。现实中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总体而言,哪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脚踏实地履职,哪个村的党员作用发挥得就明显,很多工作就会容易落实。反之,哪个村政治风气不好,往往跟村党支部书记的不作为、乱作为或班子软弱有关,罗庄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以大学生村官或者下派第一书记破除“村霸”。要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通过引进大学生交叉任职,逐渐稀释和淡化有些宗族势力,让宗族恶势力难成气候。大学生村官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水平高,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也可以从上级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到问题村任职。中组部等三部门曾下发通知,明确指出了选派第一书记的重点范围: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
加强村庄间的联合党建和上级党组织对村级党组织的监督,破除“村霸”。“村霸”之所以横行,缺乏监督是一个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村庄间的联合党建及加强监督等来破除。如创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将包括村(社区)在内的基层党组织整合成区域党委,打破以往的单位党建壁垒。同时,加强对村居党组织的各方监督,如上级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形成有效、良性的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郑风田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