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夏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 建一个城校企融合的“服务圈” 织一张创新活力的“人才网”

©原创 2019-08-23 10:03

江夏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高质量”提供就业创业软环境,“高效率”促进军民校科技成果转化,“高平台”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高水平”服务让四方英才宾至如归。今年以来,江夏区聚焦深入实施“三区”战略、冲刺千亿城区的目标任务,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江夏高质量发展。

军民校联动圈: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搭建学城互动、军民联动平台

江夏区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随着核电设备、盾构机、通用汽车、火车、海货轮船……一个个“江夏制造”的产品名动全国,频出国门,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高技术含量和国内一流的竞争力,塑造出全新的江夏名片,也张扬着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新形象。

江夏区通过军民校结对共建机制,搭建学城互动、军民联动平台,建立高校QQ群,形成党委政府部门主动接触、密切联动机制。采取市场需求牵动、企业主体发动、科研院所互动、政府积极推动、成果推介促动等方式,以人才为支撑,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健康、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物流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

江夏区举办院士论坛

通过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区内科研机构的人才及项目进行横向产学研互动,江夏区以人才集聚推动成果转化。推进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与区内2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校企联盟等多形式、多层面的互动,实现大学生带科研课题,到企业科研生产一线对接,形成成果转化。推进凡华科技、沛美达、顺妞等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湖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农科院等专家教授进行互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江夏区以推进“三互动”为纽带,形成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为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江夏区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借助省市成果评估鉴定平台或第三方评估机构,注重创新程度、转化力度、推广深度,与市场化导向和经济效益的评估。对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在项目扶持、贴息贷款、税收返还、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对创新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和企业家,给予与贡献大小相匹配的政治荣誉、资金奖励和宣传表彰。

双创服务圈:

让大学生好就业易创业

设立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

江夏区专场招聘会外国求职者正在咨询工作岗位

江夏区有21所高校,20余万大学生,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财富。为留下大学生,江夏区通过举办“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专场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就好业、易创业。

年举办70次创新创业活动

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

将宜昌的橘子卖到俄罗斯、智能公厕解决如厕难问题、利用数据传输实时监控商家后厨……6月17日,首届江夏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在汉口学院举行,14组校赛获奖团队现场争夺年度金奖项目的宝座。

这是江夏区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的一个缩影,江夏区构建起“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级科技导师工作机制和“项目遴选、企业孵化、毕业跟踪”创新创业全过程服务体系。其中,在孵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企业总人数95%。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已举办84场以上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拥有专利的在孵企业占入孵企业总数的42%。近年来,孵化器在孵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14.2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万人。

在运营主体、建设和服务模式上,江夏区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第一家众创孵化服务联盟,由32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联合驻区21所高校,致力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使之成为江夏创新创业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江夏还设立了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设立发展种子基金和科技孵化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孵化基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金融支持,众创孵化服务联盟联合光谷股权交易中心,通过讲座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方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挂牌前快速融资、上市挂牌顾问服务、挂牌后定向增发、转板及其他投资服务。目前扶持上市企业41家,其中主板上市3家,新三板上市8家。

2万优质岗位

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

 招才局大学生服务窗口

“毕业后我希望可以留在武汉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4月17日,江夏区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专场招聘会上,湖工大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桂玉萱表示,自己看中了行政文秘的岗位,留在武汉未来会有更多的机遇。这场招聘会上,近300家企业提供15668个岗位,其中税前年薪100万元以上岗位10个、50万元岗位20个、30万元岗位437个、20万岗位2018个,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大健康、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吸引了近千名大学生前来应聘。4月19日,江夏区精准对接招聘双选会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举办,现场提供3573个岗位。4月23日,江夏区举办全市固定场所接力招聘会,现场提供4300个岗位。仅一周里,江夏密集举行招聘会,为毕业学子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除提供就业机会外,江夏区还带来系列政策“大礼包”:本科以上大学生申报入选区青年拔尖人才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高技能人才申报入选江夏工匠的,给予8万元资金奖励;申报入选江夏区产业领军人才的,按照省市级,国家级、顶尖级等次,给予10万-200万元的无偿资助等等。

企互动圈:

创新思维碰撞出创业火花

“BAT”、华为等名企齐聚江夏

江夏人才工作图

建一个城校企融合的“服务圈”

江夏区依托“BAT”、华为等科技企业齐聚江夏的优势,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牵线搭桥,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

腾讯众创空间与武汉学院,通过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合作,开设网络游戏课程班,由王者荣耀等游戏开发团队,培养体验软件设计游戏补丁的人才。

阿里巴巴菜鸟与联投联智众创空间开展合作,联投联智众创空间在孵企业“阿正帮”总经理徐郑,曾任职杭州阿里巴巴,回江夏后带领20名网红商品直播从事电商,如绣花鞋、服装等,短短90天接到1000万订单,加入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后,对接金口阿里巴巴菜鸟基地,将商品通过他们寄到全国各地。

百度与武汉纺织大学,通过加入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后,达成合作研发意向,设立“织妹妹”官方微信号,百度推广后,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今年将“织妹妹”新媒体评为全国新媒体优秀奖。引导人才共建共享,使创新思维在江夏碰撞出创业火花。

华为公司与江夏区政府今年初共同签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江夏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软件及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合作。

华为公司政企云、数字政府业务部副总裁王彤表示,江夏区位优势显著,人才基础雄厚,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专注于打造云基础设施服务。“华为公司将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汇聚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帮助江夏区构建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圈,进一步促进江夏区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江夏还依托产业优势、机制创新、高校合作、人才培养、环境优化,实现了人才工作的快速跃升。在人才引进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实现零的突破,院士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引进院士19人,拥有博士研究生1998人,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2071人。

安居生活圈:

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大学生相亲会

为了让大学住得好,在已筹集830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2019年,江夏区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江夏区搭建了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牵头、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设立招才政务窗口平台,先后为86家企业、396名人才受理人才公寓、创业工位、实习见习、公益培训、大学生落户、人才永久居留证件办结服务事项197件。

策划:江夏区委组织部

撰文:张奔设 林敏 王承

【编辑  张操】

江夏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高质量”提供就业创业软环境,“高效率”促进军民校科技成果转化,“高平台”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高水平”服务让四方英才宾至如归。今年以来,江夏区聚焦深入实施“三区”战略、冲刺千亿城区的目标任务,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江夏高质量发展。

军民校联动圈:

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

搭建学城互动、军民联动平台

江夏区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随着核电设备、盾构机、通用汽车、火车、海货轮船……一个个“江夏制造”的产品名动全国,频出国门,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高技术含量和国内一流的竞争力,塑造出全新的江夏名片,也张扬着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新形象。

江夏区通过军民校结对共建机制,搭建学城互动、军民联动平台,建立高校QQ群,形成党委政府部门主动接触、密切联动机制。采取市场需求牵动、企业主体发动、科研院所互动、政府积极推动、成果推介促动等方式,以人才为支撑,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大健康、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物流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

江夏区举办院士论坛

通过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区内科研机构的人才及项目进行横向产学研互动,江夏区以人才集聚推动成果转化。推进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与区内2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校企联盟等多形式、多层面的互动,实现大学生带科研课题,到企业科研生产一线对接,形成成果转化。推进凡华科技、沛美达、顺妞等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湖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市农科院等专家教授进行互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江夏区以推进“三互动”为纽带,形成人才与产业互动发展。

为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江夏区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借助省市成果评估鉴定平台或第三方评估机构,注重创新程度、转化力度、推广深度,与市场化导向和经济效益的评估。对企业成果转化过程中,在项目扶持、贴息贷款、税收返还、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对创新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才和企业家,给予与贡献大小相匹配的政治荣誉、资金奖励和宣传表彰。

双创服务圈:

让大学生好就业易创业

设立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

江夏区专场招聘会外国求职者正在咨询工作岗位

江夏区有21所高校,20余万大学生,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财富。为留下大学生,江夏区通过举办“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专场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就好业、易创业。

年举办70次创新创业活动

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

将宜昌的橘子卖到俄罗斯、智能公厕解决如厕难问题、利用数据传输实时监控商家后厨……6月17日,首届江夏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在汉口学院举行,14组校赛获奖团队现场争夺年度金奖项目的宝座。

这是江夏区系列创新创业活动的一个缩影,江夏区构建起“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三级科技导师工作机制和“项目遴选、企业孵化、毕业跟踪”创新创业全过程服务体系。其中,在孵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企业总人数95%。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团,已举办84场以上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活动。拥有专利的在孵企业占入孵企业总数的42%。近年来,孵化器在孵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收入14.28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万人。

在运营主体、建设和服务模式上,江夏区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第一家众创孵化服务联盟,由32家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联合驻区21所高校,致力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使之成为江夏创新创业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江夏还设立了1.5亿元大学生创投基金,设立发展种子基金和科技孵化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孵化基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金融支持,众创孵化服务联盟联合光谷股权交易中心,通过讲座与一对一辅导相结合方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挂牌前快速融资、上市挂牌顾问服务、挂牌后定向增发、转板及其他投资服务。目前扶持上市企业41家,其中主板上市3家,新三板上市8家。

2万优质岗位

200万元诚邀大学生“留汉”

 招才局大学生服务窗口

“毕业后我希望可以留在武汉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4月17日,江夏区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校园专场招聘会上,湖工大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桂玉萱表示,自己看中了行政文秘的岗位,留在武汉未来会有更多的机遇。这场招聘会上,近300家企业提供15668个岗位,其中税前年薪100万元以上岗位10个、50万元岗位20个、30万元岗位437个、20万岗位2018个,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大健康、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吸引了近千名大学生前来应聘。4月19日,江夏区精准对接招聘双选会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举办,现场提供3573个岗位。4月23日,江夏区举办全市固定场所接力招聘会,现场提供4300个岗位。仅一周里,江夏密集举行招聘会,为毕业学子带来更多就业机会。除提供就业机会外,江夏区还带来系列政策“大礼包”:本科以上大学生申报入选区青年拔尖人才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高技能人才申报入选江夏工匠的,给予8万元资金奖励;申报入选江夏区产业领军人才的,按照省市级,国家级、顶尖级等次,给予10万-200万元的无偿资助等等。

企互动圈:

创新思维碰撞出创业火花

“BAT”、华为等名企齐聚江夏

江夏人才工作图

建一个城校企融合的“服务圈”

江夏区依托“BAT”、华为等科技企业齐聚江夏的优势,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牵线搭桥,打造校企合作新平台。

腾讯众创空间与武汉学院,通过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合作,开设网络游戏课程班,由王者荣耀等游戏开发团队,培养体验软件设计游戏补丁的人才。

阿里巴巴菜鸟与联投联智众创空间开展合作,联投联智众创空间在孵企业“阿正帮”总经理徐郑,曾任职杭州阿里巴巴,回江夏后带领20名网红商品直播从事电商,如绣花鞋、服装等,短短90天接到1000万订单,加入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后,对接金口阿里巴巴菜鸟基地,将商品通过他们寄到全国各地。

百度与武汉纺织大学,通过加入江夏区众创孵化服务联盟后,达成合作研发意向,设立“织妹妹”官方微信号,百度推广后,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今年将“织妹妹”新媒体评为全国新媒体优秀奖。引导人才共建共享,使创新思维在江夏碰撞出创业火花。

华为公司与江夏区政府今年初共同签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共同推动江夏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软件及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合作。

华为公司政企云、数字政府业务部副总裁王彤表示,江夏区位优势显著,人才基础雄厚,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专注于打造云基础设施服务。“华为公司将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汇聚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帮助江夏区构建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圈,进一步促进江夏区云计算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江夏还依托产业优势、机制创新、高校合作、人才培养、环境优化,实现了人才工作的快速跃升。在人才引进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实现零的突破,院士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引进院士19人,拥有博士研究生1998人,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2071人。

安居生活圈:

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大学生相亲会

为了让大学住得好,在已筹集830套人才公寓的基础上,2019年,江夏区计划筹集2.32万平方米大学毕业生租赁房。

江夏区搭建了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牵头、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努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设立招才政务窗口平台,先后为86家企业、396名人才受理人才公寓、创业工位、实习见习、公益培训、大学生落户、人才永久居留证件办结服务事项197件。

策划:江夏区委组织部

撰文:张奔设 林敏 王承

【编辑  张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