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15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吴耀武)用尊重吸引“问题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关爱打破自闭症学生的情感壁垒……工作19年来,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班主任、语文老师戴素梅奉行“爱的教育”,2019年她所带的六(7)班获武汉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戴素梅从小就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大学毕业时,她分配到需要两个小时车程的异地,依然满心欢喜。孩子出生后,她无法割舍钟爱的三尺讲台,带着孩子在偏远学校的简陋宿舍里一住就是5年。调到邾城街中心小学担任班主任以后,戴素梅用“植物角”美化教室,用“图书角”营造班级读书氛围,设“荣誉角”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设“卫生角”引导孩子的劳动观念……
戴素梅认为,师生应彼此尊重对方人格,一味地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一些自尊心强、学习习惯不好或是有行为习惯问题的学生,尤其应该尊重他们,吸引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孩子上课时管不住自己,老师讲课他有时插嘴,有时发呆,还会和同学发生冲突,撕本子、撕书。戴素梅如果发现他哪天不写作业,会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没关系,你什么时候想写了,再把作业补起来。”孩子哪怕只完成了部分作业,戴素梅都会大力表扬,做完一张试卷后还会给他奖励。“激励教育”成功让孩子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一个转学生叫大伟(化名),父母在外地打工、没空照顾他,就把他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孩子患上自闭症,对师生欢迎新同学的呼喊声充耳不闻。戴素梅想找他谈谈,他每天却来得晚走得早,总是不见踪影。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戴素梅发现大伟每天中午都会走到教学楼右边的一棵大树下孤独地用餐,于是端着自己的盒饭过去跟他套近乎:“我们的第一条班规是,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家里的拿手菜带来让老师品尝品尝。我们交换饭盒,行吗?”大伟所带来的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戴素梅惊呆了,得知是奶奶做的,她马上现编出第二条班规:能干的家长要给全班同学送一道菜,增进同学间的了解。第二天,大伟带来了全员份的炸鸡腿,全班哄抢的欢乐氛围让大伟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在戴素梅的关爱和帮助下,大伟逐渐走出了自闭,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戴素梅还围绕“勤奋”二字创设特色班容、创设良好学风和班风,“雏鹰奖章”“比比谁采蜜多”等特色班级栏目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的作用,他们更需要一种与植物不同的东西——教师一颗火热、真诚的心。”戴素梅告诉记者,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学习和生活的爱,这就是他们成长的动力。
【编辑: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