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三社区花园道片区“微改造”项目向居民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9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罗希)近来,武汉市堤边路沿线居民惊喜地发现,曾经“补丁”累累、遍布裂缝的道路整治一新,看得顺心、走得舒心。长江新城管委会加快推进堤边路改造工程,解决了沿线居民心头大事。随着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各单位、相关区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导向,认真查找服务群众方面的差距,立查立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小区门外道路翻新,社区“微改造”后舒适宜人
堤边路是车辆进出武汉北大门的一条主干道,建成已有20多年,当时设计载重只有30吨,随着近些年来往通行的重型车辆越来越多,道路损坏严重。今年4月,长江新城管委会开始启动堤边路维修改造工程,对道路、人行道、交通、排水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结合主题教育开展,长江新城在服务群众上再下功夫,努力减少改造工程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加快施工进度,分时分段、全范围推进。目前,整个工程正稳步推进,预计8月全部完工。下一步,长江新城管委会将继续推进堤边路改造工程后续环境治理工作。
老旧社区配套不足、设施陈旧怎么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主题教育中大力推进试点社区“微改造”工作,通过“微规划”“微治理”,让居民社区变得更美观、舒适。“微改造”探索出规划部门、区政府、街道、社区、居民等多群体共同协商决策的规划方法,一个个小区车好停了、路好走了。近日,该局组织召开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优秀方案评选会,与会相关职能部门,各区、街和居民代表等,选出了社区“微改造”规划范例,让好经验得以全市推广。
戈甲营社区崇福三巷正在进行“微改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服务民生的问题要加速改、扎实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针对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区域、学校布局的研判,加快学校建设,预计8月,实现2所新校投运、8校扩建项目投运。同时,该区推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试点,在佛祖岭街等街道成立“民呼我应”网格指挥中心、综合管理平台,推动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加快建设智能安防、智慧停车、无人警局建设等,一批社区难点痛点问题得到有力解决。
巡司河整治加快推进,汉口江滩观江通道更宽阔安全
“水环境整治的痛点在哪儿?”“成效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多远?”近期,碧水集团召开水环境整治专题推进会,提出问题、加紧研判,并已将巡司河周边居民反映的水体治理问题列入主题教育整改清单、责任清单。
“痛点是直排,关键在截污”,明确这一治理思路后,碧水集团成立巡司河二期项目领导小组,提速项目建设进度,争分夺秒抢抓工期,在晒湖闸口建成了分散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同时完成河道及岸坡整治、园林景观绿化工程,预计到8月底绿化、园建工程和河道治理工作将提前完成。
日前,市水务局以汉口江滩三期为切入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开展了“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收集到市民群众提出的江滩观光道人车不分流、噪音缺乏管理等问题。市水务局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立查立改。目前正处汛期,汉口江滩观光道成为市民群众密集的活动区域,市水务局充分考虑市民意见和建议,及时变更了观光电瓶车的运营线路,令其避开观光道人流高峰,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宽阔更安全的观江通道。市水务局正在对其他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定人定责定时间节点,要求责任人形成调研报告,拿出实招、落实整改。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