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静攀登玉珠峰。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9日讯(记者杨枫 实习生杨茜玥)7月28日,武汉16岁女生陈子静和父亲陈斌一起从青海玉珠峰返回武汉。玉珠峰是陈子静攀登的第三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个女孩的生活里没有培优,而是各式各样的户外运动。“爬每座山都有不同的感觉和体验,我很喜欢这些不同的体验。”陈子静说。
行万里路的“户外达人”
陈子静是东湖中学准高三学生,但她目前完成的户外极限挑战,连很多成年人都难以比肩。
11岁,从山西晋城徒步至河南焦作,三天徒步近百公里穿越南太行山;12岁,海拔3200米青海湖环国际自行车赛道,四天骑行近400公里;12岁,独自背包到北京旅行一周;13岁,攀登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雪山大峰;13岁,攀登5396米的哈巴雪山,成功登顶,成为当年全程徒步登顶年龄最小者;15岁,徒步三天,完成经典户外线路“武功山”穿越……这是陈子静16岁之前的户外运动“履历”。
陈子静坚持户外运动,是被父亲陈斌带动的。陈爸爸是一个有近十年经验的户外极限运动达人,他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阅人无数,最后再回归到书,书的意义就会完全不同。户外极限运动就像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想退缩,但只要坚持做就会成功。“正确的价值观和好的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有了好的习惯,学任何技能都不是问题,包括书本知识。”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陈子静便进入了武汉户外运动的圈子,参与各类户外运动。从徒步到骑行,从背包客到攀登雪山,“我喜欢超越的感觉,我始终相信我能做得更好!”陈子静说,户外运动对她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多年的户外运动,也让她收获了很多,身体好了、意志力变强了,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比同龄人明显优秀,学习成绩稳定,长期保持在班级前十的位置。
“向自己挑战才是英雄”
陈子静和登山团队一起攀登玉珠峰。
完成5396米哈巴雪山登顶后,陈子静和爸爸一直在做第三座雪山的攀登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筛选,确定将位于青海格尔木、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作目标,这也是陈子静给自己16岁的礼物。
为了安全完成这次攀登,从6月份开始,陈子静就开始了体能储备。保证每天充足睡眠时间,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蛋白质食品和果蔬类。同时,每周进行3~4次的长跑和游泳增强心肺功能。同时为确保安全,将自己的登山装备进行了全线升级,增加了羽绒裤、带防水膜的防水手套、-20℃羽绒睡袋。牛尾、安全带、雪镐、冰爪、高山靴等。
因为即将升入高三,陈子静学业也十分紧张,只能将出发时间定在7月中旬。“但7月份雨雪多、风力大给攀登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陈爸爸说,但他们依然决定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去挑战一下极限。“向自己挑战才是英雄。”陈子静说。
经过近40个小时车程,父女俩到达海拔4000米位于西大滩的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和领队会合。
数次拉练 挑战6000米雪山
陈子静和登山团队一起攀登玉珠峰。
在基地,白天室内的温度在7-8℃,空气稀薄。领队带着包括陈子静父女在内的登山团队开始了登山前的适应性拉练。在4天的拉练过程中,每天的海拔都要高几百米,再加上十几公里徒步,加上连续雨雪天气,松软的沙石,导致陈子静体能迅速下降。
“整个昆仑山脉附近植被非常少,导致玉珠峰含氧量远低于其他同等海拔山脉的含氧量。大本营5000米附近含氧量相当于珠峰6000米海拔含氧量,很大一部分队员到了玉珠峰就出现比基地更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不已,甚至喷射性呕吐。”陈子静说,在海拔5000米的大本营,她也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反应,整夜难眠。有队员实在承受不住,被专人护送回基地,陈爸爸也因为膝盖有伤,留在了大本营,但陈子静权衡后选择了坚持。
在再次熟悉攀冰结绳、安全带、上升器的使用后,领队带领陈子静一行,向山顶“发起总攻”。寒风凌冽,气温急剧下降,大风、缺氧严重困扰着陈子静,但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
最后登顶阶段,有几百米陡坡,需要使用牛尾、上升器并携带冰镐才能完成,对陈子静来说是很大考验,在距离顶峰只有500余米的地方,她觉得自己体力已经耗尽,为了安全起见,止步于海拔5600米处。
“登山过程是非常难过的,身心煎熬,其实没有什么风景可言,但是尽力了也就释然了。”陈子静说,这次登山后,她又有了新的感悟,“爬山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是人与山之间的联系。”
【编辑: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