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寻访老街巷 | 老汉口有个“小巴黎”,想去看看吗?(下)

©原创 2019-07-09 14:52

刁角美食背后的那些故事

“真冇想到买个菜也能胖10斤”

民以食为天,在车站街办事处辖区“四纵九横”的街道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刁角美食,而这些得从它们的源头——天声街说起。

上世纪初建起的天声街地处原法租界,246米,货真价实的百年历史,拥有着“老汉口的法兰西”名号。

天声街虽不长,却摊贩云集,店铺林立,整个天声街菜市场从主街一直蔓延到四通八达的小巷,成为汉口规模最大的菜市场之一。几经改造,但因其品种多,价格低,至今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甚至跨江而至。

很多人调侃道:来一次天声街,真冇想到,逛个菜场都要胖10斤,本来只想买菜,怎么就没管住自己的嘴呢?

管不住嘴也是有道理的。沿街的食铺,大都看上去不太起眼,但你随便问上一家,动不动就都是做了十几年的老店铺。像被江水打了一阵浪花,带走来去的泥沙,留下沉淀后的金闪闪,散落在街道各处。

走进天声街,一定不会错过的是这家徐记鲜鱼糊粉,只要给出暗号“老板,来一套”,不出两分钟,一根油条和一碗糊粉就能上齐。

37岁的徐翔宇带着自家的叔叔、侄儿,一勺细米粉,一勺汤糊糊,每天都能做上400多碗。把黑夜白昼变成了30斤鲫鱼熬成糊汤,一勺又一勺,就这么做了15年。“做糊粉的关键就是这锅糊,配方保密,来尝尝就会发现与众不同。”徐老板自豪地说。

鲜鱼糊粉的口碑在来往的食客中,也慢慢地变成了一句暗号——

“老板,来一套。”

走过十六中,拐向美食扎堆的一元路,路过庞记热干面、邱记锅盔、徽州汤包,就能看见一条“长龙”。

新出炉的烧饼,会刷上好几遍红彤彤的辣油,均匀的撒上白糖,怪味烧饼招牌式的甜辣酥脆混合着烤制的麦香,蹭的一下就蹿了出来,香气扑鼻。

招牌下排着的“长龙”,是15年沉淀下来的口碑。

“那一坛泡菜老水是我外曾外祖母的嫁妆。”

海寿街上的这家车二泡菜,名字由来是老板娘程娟的妈妈姓车行二。

上世纪80年代,程娟的父母刚开始挂上“车二”的牌子做生意时,还没有门面,只推着一辆小推车,在巷口叫卖。

“一坛泡菜水是女儿必备的嫁妆,从曾外婆到我这里已经传了四代。”程娟爽朗地告诉记者,“做泡菜也挑人,汗手不能做,我姐姐是汗手,所以只能由我把手艺传承下来了。”程娟一边赶制着夏季热销的什锦泡菜,一边指着在门口搬泡菜坛子的老公说:他也是汗手,也只能给我打杂。

吃惯了车二泡菜的老顾客,出差了也不忘带上几盒,在外地回不来的就让店家邮寄,很多时候,邮费要比泡菜贵。

如果要点历史才能服人,那么这家中华老字号——五芳斋,一定是武汉食界的“名门望族”。

汤圆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味,堂吃的都是纯手工现场制作。


端上桌一个个胖嘟嘟地浮在碗中,外皮软糯厚实,细腻不黏牙,馅心香浓可口。


每逢元宵节,五芳斋外那排成长龙的人流早就成了一道风景,武汉人为的就是这“独一无二”的传统口味,还有那“团团圆圆”的情怀。


大多数食客可能并不知道,虽然仍叫五芳斋,但实际老板已经是浙江五芳斋。在历经数年的商标之争后,原武汉五芳斋已于2014年被浙江五芳斋收购。

不过,食客们最关心的五芳斋汤圆,依旧还是那个味道。

吃了这么多,千万莫以为这里只有糊粉、汤圆、烧饼、热干面这些传统美食哈,樱花糕坊这样的现代网红连锁店一定不会陌生吧。

2002年,在日本一边上学一边在蛋糕店做兼职的彭毅结识了向野正义,在此之前他们一个是日本福冈一家蛋糕店的糕点师,一个是在日本攻读商业管理的中国留学生。2007年9月,向野正义随彭毅一起来到武汉,2008年,第一家“樱花糕坊”在海寿街上开业。当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装修简陋。

樱花糕坊的甜品,不太甜不太腻,有点淡雅,也有浓郁。这可能符合日本人的个性,凡事不要太夸张,张扬,激烈,暧昧的,淡淡的,就叫好。

如今的樱花糕坊已开进了永旺等多家大型购物广场。

到了车站路,杜家鸡是必点的招牌。

短短了几十米上有几家打着“杜家鸡”招牌的店面,谁也不让谁。家家都食客盈门。

对于回头客来说,爱的并不是它秘制的酱料,而是一口咬下去的鲜、嫩、滑。没个十几年火候功力的掌握,怎么着也到不了烧鸡的最高境界。

带您走了,看了,听了,吃了……

您家如果觉得还不过瘾,就亲自到百年车站街来走走,看看,尝尝。

这不,车站街办事处主任陈贻光正邀请您家去做客呢。

寻访老街巷 | 老汉口有个“小巴黎”,想去看看吗?(上)

【车站街简介】江岸区车站街办事处辖区方圆不到0.45平方公里,有5个社区(华清、三德、辅堂、辅仁、长安),居民1.4万户3.6万人。辖区有“四纵九横”13条道路,四纵:中山大道、友益街、京汉街、京汉大道;九横:大智路、黄兴路、车站路、天声街、一元路、公安路、建设街、海寿街、三阳路。京汉铁路大智门火车站耸立于西,中山大道横贯于东,在这城中之城的车站街,共有19个红瓦老里分。

撰文:记者彭仲 肖月 高阳 通讯员 洪薇

图片  视频  :记者郭良朔  肖月  实习记者蔺逸航

刁角美食背后的那些故事

“真冇想到买个菜也能胖10斤”

民以食为天,在车站街办事处辖区“四纵九横”的街道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刁角美食,而这些得从它们的源头——天声街说起。

上世纪初建起的天声街地处原法租界,246米,货真价实的百年历史,拥有着“老汉口的法兰西”名号。

天声街虽不长,却摊贩云集,店铺林立,整个天声街菜市场从主街一直蔓延到四通八达的小巷,成为汉口规模最大的菜市场之一。几经改造,但因其品种多,价格低,至今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甚至跨江而至。

很多人调侃道:来一次天声街,真冇想到,逛个菜场都要胖10斤,本来只想买菜,怎么就没管住自己的嘴呢?

管不住嘴也是有道理的。沿街的食铺,大都看上去不太起眼,但你随便问上一家,动不动就都是做了十几年的老店铺。像被江水打了一阵浪花,带走来去的泥沙,留下沉淀后的金闪闪,散落在街道各处。

走进天声街,一定不会错过的是这家徐记鲜鱼糊粉,只要给出暗号“老板,来一套”,不出两分钟,一根油条和一碗糊粉就能上齐。

37岁的徐翔宇带着自家的叔叔、侄儿,一勺细米粉,一勺汤糊糊,每天都能做上400多碗。把黑夜白昼变成了30斤鲫鱼熬成糊汤,一勺又一勺,就这么做了15年。“做糊粉的关键就是这锅糊,配方保密,来尝尝就会发现与众不同。”徐老板自豪地说。

鲜鱼糊粉的口碑在来往的食客中,也慢慢地变成了一句暗号——

“老板,来一套。”

走过十六中,拐向美食扎堆的一元路,路过庞记热干面、邱记锅盔、徽州汤包,就能看见一条“长龙”。

新出炉的烧饼,会刷上好几遍红彤彤的辣油,均匀的撒上白糖,怪味烧饼招牌式的甜辣酥脆混合着烤制的麦香,蹭的一下就蹿了出来,香气扑鼻。

招牌下排着的“长龙”,是15年沉淀下来的口碑。

“那一坛泡菜老水是我外曾外祖母的嫁妆。”

海寿街上的这家车二泡菜,名字由来是老板娘程娟的妈妈姓车行二。

上世纪80年代,程娟的父母刚开始挂上“车二”的牌子做生意时,还没有门面,只推着一辆小推车,在巷口叫卖。

“一坛泡菜水是女儿必备的嫁妆,从曾外婆到我这里已经传了四代。”程娟爽朗地告诉记者,“做泡菜也挑人,汗手不能做,我姐姐是汗手,所以只能由我把手艺传承下来了。”程娟一边赶制着夏季热销的什锦泡菜,一边指着在门口搬泡菜坛子的老公说:他也是汗手,也只能给我打杂。

吃惯了车二泡菜的老顾客,出差了也不忘带上几盒,在外地回不来的就让店家邮寄,很多时候,邮费要比泡菜贵。

如果要点历史才能服人,那么这家中华老字号——五芳斋,一定是武汉食界的“名门望族”。

汤圆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味,堂吃的都是纯手工现场制作。


端上桌一个个胖嘟嘟地浮在碗中,外皮软糯厚实,细腻不黏牙,馅心香浓可口。


每逢元宵节,五芳斋外那排成长龙的人流早就成了一道风景,武汉人为的就是这“独一无二”的传统口味,还有那“团团圆圆”的情怀。


大多数食客可能并不知道,虽然仍叫五芳斋,但实际老板已经是浙江五芳斋。在历经数年的商标之争后,原武汉五芳斋已于2014年被浙江五芳斋收购。

不过,食客们最关心的五芳斋汤圆,依旧还是那个味道。

吃了这么多,千万莫以为这里只有糊粉、汤圆、烧饼、热干面这些传统美食哈,樱花糕坊这样的现代网红连锁店一定不会陌生吧。

2002年,在日本一边上学一边在蛋糕店做兼职的彭毅结识了向野正义,在此之前他们一个是日本福冈一家蛋糕店的糕点师,一个是在日本攻读商业管理的中国留学生。2007年9月,向野正义随彭毅一起来到武汉,2008年,第一家“樱花糕坊”在海寿街上开业。当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店,装修简陋。

樱花糕坊的甜品,不太甜不太腻,有点淡雅,也有浓郁。这可能符合日本人的个性,凡事不要太夸张,张扬,激烈,暧昧的,淡淡的,就叫好。

如今的樱花糕坊已开进了永旺等多家大型购物广场。

到了车站路,杜家鸡是必点的招牌。

短短了几十米上有几家打着“杜家鸡”招牌的店面,谁也不让谁。家家都食客盈门。

对于回头客来说,爱的并不是它秘制的酱料,而是一口咬下去的鲜、嫩、滑。没个十几年火候功力的掌握,怎么着也到不了烧鸡的最高境界。

带您走了,看了,听了,吃了……

您家如果觉得还不过瘾,就亲自到百年车站街来走走,看看,尝尝。

这不,车站街办事处主任陈贻光正邀请您家去做客呢。

寻访老街巷 | 老汉口有个“小巴黎”,想去看看吗?(上)

【车站街简介】江岸区车站街办事处辖区方圆不到0.45平方公里,有5个社区(华清、三德、辅堂、辅仁、长安),居民1.4万户3.6万人。辖区有“四纵九横”13条道路,四纵:中山大道、友益街、京汉街、京汉大道;九横:大智路、黄兴路、车站路、天声街、一元路、公安路、建设街、海寿街、三阳路。京汉铁路大智门火车站耸立于西,中山大道横贯于东,在这城中之城的车站街,共有19个红瓦老里分。

撰文:记者彭仲 肖月 高阳 通讯员 洪薇

图片  视频  :记者郭良朔  肖月  实习记者蔺逸航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