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8日讯(记者韩玮 通讯员刘新红)1月8日,由武汉“高铁设计国家队”铁四院牵头完成的《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国这一技术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高速铁路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成套技术》的第一完成人是中国勘察设计大师、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肖明清。肖明清介绍,狮子洋是珠江入海口和主航道,水面辽阔,波涛汹涌。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深港高铁面临穿越狮子洋的重大难题。水下隧道是重要的可选方案甚至为最优或唯一方案。盾构法因安全、环保、快速等优势成为普通水下隧道修建的首选方案。然而世界上尚无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先例。
项目历经近十年联合攻关,系统解决了高速铁路特长水下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施工、装备、运营中的诸多难题,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与创新成果。
狮子洋隧道成为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也是我国建成的最长水下隧道和首座铁路水下隧道。隧道全长 10.8公里,外直径 10.8米,设计行车时速350公里,为水下隧道世界最高速度;掘进距离长 9.3公里,为国内最长水下掘进距离;地层复杂多变,国内首次大直径盾构连续穿越软弱地层、土岩复合地层及破碎带,是对世界高铁修建技术和现代盾构技术的新挑战。
该项目成果打破了我国铁路“遇水架桥”的常规思维,实现高铁水下盾构隧道从无到有的突破,自2011年12月通车以来,运营状态良好,被称为“世界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里程碑”。成果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共250余公里的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铁四院参与完成的《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无缝线路是保障高铁平顺、可靠、少维修的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跨越不同气候带、世界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最大年轨温差达110度的世界首条高寒地区的哈大高铁,为我国高铁建设、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辑:朱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