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连日来,不断有市民在城市留言板上投诉,印有城管、园林、工商字样的四轮电动执法车在马路上的违章乱象。
由于没有安装牌照,长期以来,这类执法车一直是管理的盲区,路边违停,挤占车道,闯红灯,压实线,左转车道直行进入转盘……
5月25日上午,永清街惠济路路口,一辆标着“城市管理执法”、“车牌号”为“江岸—064”的四轮电动执法车,在外侧车道,直接闯红灯掉头。记者杨荣峰摄
因为没有牌照,这类车辆既逃脱了道路监控摄像头,也让交通执法颇感为难。管理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不是完全管不了呢?如今,主要道路上都设有电子眼,交通违规行为都难逃“天眼”的法网,一辆违规行驶的四轮车,当然也一样逃不过电子眼的监控。再则,这类执法车的特征非常明显,不仅可以从外观上一眼辨别,车身上还印着所属部门的名称和每辆车的编号,就算没有牌照,也可以精准地找到对应的违规车辆。何况还有全市市民作为监督者,对违法违规的执法车辆进行曝光或者投诉。要想管,办法总是有的,执法车不守法,究竟是不想管,还是管不了?
现在,这类执法车几乎游离在了整个交通法规之外。它们既没有牌照,也没有投保,还没有统一标准,甚至连数量都无法完全统计,这确实成为了交通管理上的一个漏洞。社会不断发展,总会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就像这类执法车,就是一个新事物。各个管理部门为了方便执法,自己购置了车辆,结果车辆规格不统一,数量又急速增长,执法过程中还出现了违章行为,确实带来管理挑战。
6月24日上午,江汉区常青路新湾南路路口往三环线方向路段上,一辆标着“园林监察”的四轮电动执法车停在马路边。记者杨荣峰摄
但也正因如此,交管部门才更需要及时订立相关细则,把这个漏洞补上,把它们约束到法治框架中。
这些印有城管、工商、园林等字样的执法车,本身就是行走的法律。他们的作风、行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如果他们带头不守法,把法律装在手电筒里,光照别人,不照自己,如何让他人信服,让大众守法?这样的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又如何能顺利执法,心安理得执法?交管部门若不积极解决执法车违规问题,又怎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不守法,使法不威,使民不信,此弊不可不除。
相关链接
【编辑:刘思】